伟豪玻璃 企业创始人专注于玻璃深加工20年以上建筑幕墙、门窗玻璃厂家

全国服务热线: 15255558303 400-9696-052

幕墙玻璃深加工企业
当前位置:首页 » 伟豪玻璃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 房地产政策调控 行业形势趋于好转

房地产政策调控 行业形势趋于好转

文章出处:人气:-发表时间:2015-06-19 16:11【

房地产行业存在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首先,梳理并查验近年来房地产调控各项政策的实际效果及合理性。系统、实证、有民调支撑的反思式、比较式分析的缺位,对行业今后的形势发展判断与政策利弊判别构成潜在障碍;其次,规范地方政府在土地市场的推地进度。如果能对地方政府的推地进度给予某种合理的、明确的约束,如规定推地进度与人口数量挂钩,对于稳定市场情绪、形成合理预期都有好处;三,提振需求尤其是个人购房需求是当务之急。我国个人购房贷款数额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但受整体利率水平较高、房贷获得难度大和一二手房贷款条件有较大差异等因素影响,我国个人购房需求被长期抑制;第四,开展针对特定人群的民调摸底,及时监测各类房产购置人群支出偏好变动。国内高收入人群中越来越多的人到海外购房,将对国内房地产高端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并进而影响整个房地产市场,这一趋势究竟是短期或长期,仍有待观察。建议持续监测各类房地产潜在购置人群消费与投资偏好变动,并由此判断房地产需求可持续程度,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
  
  在房地产调控历史上,2014年年初以来长达一年多的以房价下跌为主要特征的调整已经大大超过了以往,并成为GDP减速的主因之一。但随着2015年以来各项宽松政策相继出台,房地产行业形势正趋于好转,2015年二、三季度一二线城市房价有望止跌回涨,2016-2017年全国大多数城市房价平均水平可能会逐渐走出低谷。
  
  房价跌幅超出历次波动周期最低点
  
  从2014年初以来,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同比价格(以下未注明者均简称房价)涨幅从高峰滑落至低谷,从2013年12月9.2%的峰值,逐月下降到2015年4月的-6.3%,迄今仍未见底。
  
  无论从销售还是投资比较,本次房地产行业调整幅度均远超出以往。一方面,房价比2010-2012年调整期降幅更大、降速更快。2010-2012年房价从高点滑落至低点用了25个月,涨幅从15.4%降至-1.3%,本次调整迄今16个月,涨幅从9.2%降至-6.3%,较2010-2012年最低点-1.3%还低了5.0个百分点,且仍未见底。另一方面,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速自2014年年初以来已经连续16个月为负值,而2010-2012年仅连续7个月为负值。
  
  房价下跌引发房地产投资增速锐减。2010-201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最低仅降至15.4%,而2015年4月已降至6.0%,2015年5月又降至5.1%。由于房地产投资构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部分,后者同比增速已从2013年2月21.2%的极大值点降至2015年4月的12.0%,5月的11.4%,降幅已达9.8个百分点,而2010-2012年降幅仅为5.7个百分点。从2014年年初至2015年5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已连续17个月负增长,而2010-2012年调整期最多连续9个月负增长。
  
  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GDP增速也从2014年四季度的7.35%降至2015年一季度的7.00%。2015年一季度,GDP四大组成部分中进出口顺差增速变化最大,因原油、铁矿砂、成品油等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全面下跌拉低进口增速,同时民营企业出口快速增长,进出口顺差增速高达610.1%。其他三大部分中,政府支出、消费和投资增速分别为7.8%、10.6%和13.5%。与2014年四季度相比,进出口增速提升562.2%,政府支出、消费、投资增速分别下滑0.40、1.35和2.20个百分点,投资增速降幅最大。
  
  投资增速下降与房地产市场表现不佳密不可分。2015年一季度,投资三大部分中,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分别为10.4%、22.83%和8.5%,分别较2014年四季度下滑3.10、提高2.54和下滑2.00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下滑超过房地产投资,一个重要原因是制造业诸多子行业,尤其是家具制造业、木材加工业、化学工业、水泥、玻璃、钢铁、电解铝、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与房地产关系密切,2006年以来制造业投资增速与房地产投资增速同步迹象明显。
  
  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引发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或产量下降。如基准澳大利亚铁矿石价格2011年时曾达到每吨190美元,2015年4月初一度跌至每吨46.7美元的七年低位。又如水泥产量,在2012、2013年、2014年增速分别为7.4%、9.6%和1.8%,2015年3-5月增速分别为-20.5%、-7.3%和-5.4%。
  
  房地产调控政策日趋宽松行业形势趋于好转
  
  2014年一季度,房价已经开始下跌,但这一行业周期性大趋势的拐点并未引起各方足够关注。
  
  2014年二季度,针对宏观经济形势的下滑,央行[微博]开始推出一系列宽松政策,如多次定向降低准备金率以释放流动性,这些政策也间接惠及房地产业,但作用不够明显。实际上,整个2014年上半年,没有出台有力的调控措施“对冲”市场的这种变化。
  
  2014年三季度,各地才被正式允许出台稳定房市的措施。自2014年4月开始至今,全国47个限购城市已有42个放宽甚至取消限购。同期,房贷政策开始放宽:央行准许“首付房贷利率七折”和“认房不认贷”。
  
  2014年四季度,住建部等发文,要求提高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发放率,支持缴存职工购买首套和改善型自住住房。同时,央行在时隔两年半之后,于2014年11月22日降息。
  
  2015年一季度,政策制定部门开始重视房地产市场下滑风险,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住房消费,鼓励自住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如:央行等五部委将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四成,财政部等将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减免年限从5年调至2年。北京部分银行首套房贷已三次调低打折折数,从9折至88折又至86折。2015年1月和5月,北京市两次调整了公积金贷款政策:公积金贷款认定由“认房又认贷”改为“认房不认贷”;首套房贷款首付降至两成。此前,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内的才可享受二成,90平方米以上为三成,首套房贷款最高额度由80万升至120万;二套房贷款首付由七成降至三成,二套房贷款最高额度维持80万元不变。

2015年二季度,中央政治局提出“要完善市场环境,盘活存量资产,建立房地产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应对GDP增速下滑,央行在2014年四季度降息、2015年一季度降息又降准基础上,又分别降息降准各一次,2015年5月11日,1年期基准贷款利率降0.65个基点至5.10%;2015年4月20日,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降1.50个基点至18.5%。降息、降准措施有利于化解资金紧张状况,降低资金成本,促进房地产业尽早结束萧条。
  
  随着调控政策日趋宽松,房地产行业形势正在逐渐好转。首先,房价趋稳迹象明显。据百城价格指数调查,2015年4月和5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均价环比分别微跌0.01%和上涨0.45%,价格拐点已经出现。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同比价格,2015年4月跌幅为-6.3%,跌幅较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70个大中城市环比价格跌幅为-0.1%,为近11个月来最小跌幅。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环比上涨或持平城市数量4月份为22个,远远多于2月份的4个。供求关系紧张的一线、二线城市房价均上涨或趋稳,但是供过于求的三四线城市房价仍在继续下跌。自2014年4月开始,一线城市房价首次出现全面上涨,4月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分别上涨0.8、0.7、0.4和1.8%。
  
  其次,成交量已开始回升。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速,2015年4月为-3.1%,虽仍低于2014年最低水平,但比2015年1-2月的-15.8%及3月的-9.3%已大大回升,2015年5月为3.1%,这是时隔16个月之后首次由负转正。一二线城市优质地段房屋成交大幅提高,2015年1-5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新建上商品住宅分别成交38230套、80848套、32785套和24304套,同比分别增长38%、63%、20%和92%。2015年1-5月,北京总价3000万元以上高端项目成交162套,接近2014年全年173套水平。成交量的恢复有利于价格趋稳。从“价格涨幅——成交涨幅”坐标图看,目前房地产行业已经历了“过热——滞涨——衰退——复苏”四个阶段中的“过热”、“滞涨”和“萧条”阶段,正处于“复苏”阶段,这一阶段以价格低迷且成交恢复为特征。
  
  再次,土地供应增速已连续6个月落后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从以往几次房地产行业调整周期看,土地供应面积增速落后于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如果持续足够长的时间,就能有效化解供应过剩,促成房价上涨。2009年、2013年房价上涨,因为这两个年份之前三年中商品房销售额增速与土地供应增速之间差距分别累积达到42.5%和28.9%。2014年土地供应落后商品房销售7.7个百分点,如果2015年二者差距维持1-4月20个百分点左右水平,则到2015年年底时二者差距累积将接近30个百分点水平,这对市场将产生重要支撑并逐步推动形势好转。2015年3月27日,国土资源部等《关于优化2015年住房及用地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已明确:“住房供应明显偏多的市、县,或在建住宅用地规模过大的市、县,应明显减少住宅用地供应量直至暂停计划供应”。2015年4月初,可能是考虑到2014年北京商品住宅用地计划仅完成51.7%,北京市国土局将2015年北京商品住宅用地计划供应下调至750公顷,仅为前四年平均计划供地水平的76.5%。
  
  最后,居民对房价的接受程度呈现积极变化。2015年第一季度,人民银行[微博]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有48.1%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可以接受”或“令人满意”,较上季度提升6.9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升12.4个百分点。
  
  未来形势喜忧参半
  
  展望2015-2016年行业发展前景,有利好的一面,也有利空的一面。好的一面除了政策环境日趋宽松外,还有三点:
  
  一是一二线城市居民购房需求仍在增长并具有可持续性。2014年,北京、上海常住人口分别为2151.6万和2425.7万,分别较上年增加1.7%和0.4%,尽管增速较上年分别下降0.5个1.0个百分点,但仍在增长。另据2014年下半年卫生计生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4》,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超过18%的人口离开本地或本省在外生活,人口主要流向珠三角、长三角和北京地区,2013年北上广深和长珠三角及福建等发达地区流入人口在总流动人口中占比较上年提高4.5%,超过同期中国城市化率提高1.3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城市化人口流动趋势之上叠加的小城市到大城市、再到超大城市的人口流动趋势,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住房构成长期可持续需求。以北京为例,尽管有2014年以来的市场不景气,但北京住宅用地楼面地价一直在快速上升。
  
  二是行业风险已多次得到释放。从2005年开始,房地产行业已经历三次大的调整过程,部分地区如北京已经历四次调整过程,每次调整都使行业运行中潜在风险得到不同程度释放,购房者更加有经验,开发商更注意迎合客户偏好,市场更加理性,行业集中度更高,各项制度更加健全。2014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76292.4亿元,较上年减少6.4%,但同期销售额在300亿元以上的19家龙头房企销售额增长了19.7%,统计的百强房企销售额2015年增长了10.3%。
  
  统计的2015年百强房企资产负债率均值为73.6%,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2015年4月,沪深两市上市房企的资产负债率在66%左右,比上年提高了近2个百分点。Wind资讯公布的数据也显示,75家上市房企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一般认为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超过80%时,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三是继放开单独二孩之后,有望在“十三五”期间甚至更早全面放开二孩。凯恩斯在1937年曾断言,“在需求比预期低且过剩供给不易改变时,从一个正增长的人口到人口增长下降的转变,其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日本人口尤其是工作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减少引发长期经济衰退的教训已引起中国警惕,1995年日本18-64岁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达到历史最高点65.5%,此后逐渐滑落到2010年的60.4%,这期间日本GDP增速一直在2.4%之下徘徊,一度跌至-6.0%,其颓势与1990年之前30年不可同日而语。中国15-64岁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为74.53%,为有史以来最高点,据2011-2013年抽样人口调查,15-64岁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分别为74.4%、74.1%和73.9%,劳动年龄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比已出现明显触顶下滑迹象。摩根斯丹利统计结果表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将在2017年开始减少。全面放开二孩尽管不能立即扭转上述趋势,但直接增加的居住需求和间接增加的育儿、教育等需求,都能构成拉动对房地产行业的长期利好因素。

相关资讯